骑行道须更加畅通,导航软件须更加智慧化
作者/ IT时报记者 沈毅斌
(相关资料图)
编辑/ 潘少颖 孙妍
吹着江风骑着车,看着美景唱着歌。这片望得到江、赏得到花、品得到艺术的黄浦滨江,已经成为上海市中心的“会客厅”。
2017年年底,经过上海市委、市政府的统一部署,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,全长45公里岸线的公共空间全线贯通,不仅设立了漫步道供游客散步,还建设了跑步道与骑行道,喜爱运动的朋友能在黄浦江畔一边欣赏江景一边锻炼身体。
这项便民工程在得到上海市民一致认可的同时,也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感受黄浦江之美。但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深入,滨江骑行路线在线上智慧化方面,出现“美中不足”。
“我无论是用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,都找不到滨江骑行道的入口。” 最近,骑行爱好者吴安(化名)在骑行中发现,浦西黄浦滨江自行车道与徐汇滨江自行车道之间的指示牌不明显,导航软件也没有任何提示滨江骑行线路图,不熟悉骑行道的骑友会没有方向。在浦江对岸的浦东南码头附近的自行车道入口,需要将自行车抬上楼梯才能到达。
“隐匿”的骑行线路
4月24日上午,《IT时报》记者在浦西以南浦大桥为起点,向西南方向,延黄浦滨江自行车道骑行。一路上,绿荫环绕,畅通无阻,便利店、公共厕所等便民设施应有尽有,时不时还有晨练的市民从跑步道上跑过。值得注意的是,每骑行一段距离后,自行车道路旁都会出现一幅黄浦滨江骑行线路图,告诉骑行者的所在位置。
记者在导航软件上,将终点定为徐浦大桥,“请在前方200米处右转,进入半淞园路。” 在记者骑行过程中,无论是高德地图还是百度地图,一直提醒记者进入主路,尽管路上有骑行道的指示牌,但导航软件从始至终都未规划出滨江骑行道的路线。
到达卢浦大桥后,一个栅栏将骑行道变成了“断头路”,记者不得不进入主路寻找徐汇滨江骑行道入口。此时,滨江骑行线路图也变成路边一块小小的箭头指示牌。这一段路上,指示牌并不密集,尤其是在鲁班路与龙华东路交会路段,没有指示牌的提示,骑行者不知该向何处骑行。加上汇入主路后,骑行者需要更多地关注来往车辆,很容易忽略不起眼的指示牌。
进入徐汇区后,记者尝试寻找徐汇滨江骑行道,始终未能找到入口。在导航的指引下,最终只能通过主路骑行到达徐浦大桥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不仅黄浦滨江到徐汇滨江的骑行道上没有引导牌,浦东塘桥渡口的骑行道上也没有指示牌,骑友们容易“撞南墙”。
针对这样的情况,高德地图负责人向《IT时报》记者表示,在高德地图中,骑行爱好者可以打开“高德指南”,在用户推荐标签中找到所在城市收录的骑行路线图,点击选择后就可以实现一键导航。此外,骑行爱好者还可以使用“骑行运动”功能,一方面记录骑行数据,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骑行路程生成专属的骑行地图。在“高德指南”中还有周边游、美食、达人热评等各种内容。
黄浦滨江骑行路线就藏在“周边游”下方的“热门路线”小标中,在这里,可以看到上海自驾游路线、上海摩托车打卡点、周边跑步地图以及自行车骑行路线。以黄浦滨江骑行线路为例,在“热门线路”中不仅会展现整条线路的地图,其中出现的主要地点也会用星号标记,便于骑行者打卡。
导航软件骑行功能须完善
“相比游客众多的黄浦、徐汇滨江,我们一般会在世纪公园或浦东世博大道附近等人少路宽的地方骑行。”较为专业的公路车骑行者泠泠(化名)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公路自行车的骑行速度一般都会在30公里/小时以上。为了保证骑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,骑手们常常会在早上5点,穿戴好专业装备进行训练。尽管黄浦和徐汇滨江已经设立专门的骑行道路,却紧挨着步行道,在高速骑行中,无论对行人还是对骑手,都存在较大安全隐患。
记者在浦东滨江骑行道上注意到,在一些转弯、下坡等危险路段,会设立15公里/小时的限速警示牌,以此来提醒骑手注意安全。但这样的警示,在导航软件中没有任何提示。因此,泠泠建议若是能在导航软件中增加自行车限速提示,对骑手和行人的安全都是有益的。
高德地图负责人向《IT时报》记者表示,骑行导航功能还在不断完善,未来更多更丰富的功能和标识将会上线,也很可能加入专业骑友需要的骑行限速提醒。“目前,骑行导航主要是依照综合距离、安全性、道路类型、路况等多重实际因素,规划出的路线。同时在导航过程中,基于北斗系统连续稳定的定位能力以及其他感应技术,实现更精准的指引服务。例如在夏日骑行时,通过遥感和动态光影跟踪等技术,为用户推荐具有更多遮挡物阴影覆盖的骑行路线。”
百度地图相关负责人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虽然有骑行导航,但并不是百度地图重点发力的功能,更多还是针对汽车道路导航,尤其是在北斗高精技术加持下,百度地图已经实现“真”车道级导航、车位级导航与智能路口导航服务。
据上海旅游大数据监测,假日五天本市共接待游客1564.94万人次。无论是线下道路上的贴心提示,还是导航软件中的骑行功能,如果都能做得更完善、更智慧,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到滨江两岸,感受漫步和骑行的乐趣。
排版/ 季嘉颖
图片/ IT时报 东方IC
来源/《IT时报》公众号vittime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