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两天,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开幕。直冲云霄的“复兴号”高铁、在空中“遨游”的大鲸鱼……万人放飞、漫天风筝,场面震撼。山东潍坊用心经营好一只小小的风筝,为自己打造出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今年以来,城市营销可谓是风起云涌,淄博烧烤火了,很多城市也卷起了美食。可赛道一挤,竞争就更激烈。潍坊风筝的持续走红为各个城市提供了一个新思路:传承好非遗,打好民俗旅游这张牌。
其实,近段时间,小众非遗、独特民俗已经在频频出圈。比如,春节假期,英歌舞伴随恢宏的鼓点强势“刷屏”;烂漫春日,福建泉州蟳埔女簪花围发型吸引无数人打卡体验……继美食之后,城市营销的下一个风口正在崛起。
山东潍坊如何能做到“好风凭借力,送我上青云”?可以总结为“1+2”战略。打响一个名号,即“世界风筝都”;用好两个载体,持续擦亮名片:做好风筝,让非遗活起来;办好国际风筝会,提升民俗体验感。
做好城市营销,一个鲜明的标签、响亮的名号往往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。比如国外的“浪漫之都”巴黎、“音乐之都”维也纳、“水上之都”威尼斯,国内的“冰城”哈尔滨、“泉城”济南、“瓷都”景德镇等等。
如今,山东潍坊“世界风筝都”的名号十分著名。可是要知道,我国大江南北都有放风筝的民俗。风筝制作技艺入选国家级非遗,具体就包括潍坊风筝、北京风筝、天津风筝、拉萨风筝、南通板鹞风筝等多地的风筝制作技艺。在这样的情况下,“世界风筝都”的美誉为何能最终花落潍坊并获得承认?这背后有一段渊源,充分体现了潍坊的先见之明与用心经营。
山东潍坊是风筝的发源地,风筝文化源远流长,早在春秋时期,潍坊就诞生了世界上第一只风筝。1984年起,潍坊开始每年举办国际风筝会,在国际上积累了一定影响力。这时候,潍坊走了关键的一步棋。为了进一步发展和繁荣风筝会,1987年,潍坊市风筝协会向世界各国风筝组织发出了“世界风筝都”的竞选倡议,得到了响应。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,来自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与会代表参加了评选,潍坊从入选的六个城市中脱颖而出。从此,潍坊正式成为公认的“世界风筝都”,潍坊也开始致力于塑造和维护这一城市形象。
△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
山东潍坊“毛遂自荐”的经历,提供了一条打造响亮名号的可行路径:认准自身特色,积极行动争取某项荣誉称号,获得权威机构认可。但这绝不是提倡各地生搬硬套、哄抢名号。近些年来,有些地方哄抢某位名人家乡的名号,或者生搬硬套造出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“某某之都”,这无疑是走上了误区,不是擦亮,而是抹黑。
我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就超过3600项,各地的非遗项目更是灿若群星。潍坊能把一只小风筝做成大名片,各地也要挖掘好自己的非遗资源,千万不要一边放任珍贵非遗在博物馆里落灰,一边盲目追逐各种一阵风的网红项目,这无疑是“捧着金碗讨饭吃”。
潍坊持续擦亮“世界风筝都”的名片,靠的是一大一小两个载体:一只只创意无限的风筝,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会。
套用最近流行的一个句式,潍坊在放一种很新的风筝。在这里,“万物皆可风筝”。潍坊国际风筝会,也被网友戏称为“一年一度人类想象力大赛”。
这里有“中国空间站”主题风筝,还能展现飞船与空间站对接、航天员出舱的景象。
“复兴号”高铁、“山东舰”航母……统统可以变成风筝飞上天。此外,潍坊风筝还有各式各样年轻人喜欢的造型。
一只风筝再特别,传播力终究有限,国际风筝会才是潍坊风筝出圈的关键一环。今年,潍坊国际风筝会已办到第40届,有59个国家(地区)和国内23个省区市的150多支风筝代表队参加比赛和表演,场面壮观,人气十足。
城市营销的常用手段之一,就是以自己独特的资源为主题,每年定期举行大型文旅活动,包括节日、赛事、展览等等。这样的节庆活动堪称旅游经济的催化剂,它能在短时间内突出城市特色、创造某种奇观、汇聚大量人气、形成传播声势。除了潍坊国际风筝会,近年来比较火热的还包括上海咖啡文化周、洛阳牡丹文化节等。最近淄博烧烤火了,当地也表示拟于五一前后举办淄博烧烤节。
然而,办好这样的节庆活动并不容易,从策划到组织,需要处处用心、考虑周到,还要与时俱进、不断创新。分析潍坊国际风筝会,可以提供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