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 /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谭铮 董柳 郭思琦
图 /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巍
(相关资料图)
今天(5 月 12 日)下午,蒙蒙细雨中,广州公证处迎来了一位 " 特殊 " 的客人,她一袭传统中式服饰,未施粉黛,满头银发难掩其出众气质。在广州公证处的大厅里,她在随行人员的搀扶下坐到一把椅子上,开始接受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的专访。
这位客人便是此前一天在广州公证处将市值过亿元的财产(含多处房产)通过公证遗嘱的方式捐赠给国家的陈伟君女士。她今年 78 岁,来自香港,是广州市天河区政协香港顾问委员,也是近代知名人士陈济棠的儿媳。
一次捐赠过亿元财产——这是广州公证行业明确赠与国家用于公益、财产数额最大的一份遗嘱公证。
" 完成了这件事,我的心头大石终于落下了。" 陈伟君接受专访时如释重负。
" 对广州有深厚感情,捐赠时明确大部分款项会用于广州 "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您长期生活居住在香港,为什么考虑回广州通过公证遗嘱的方式捐赠这笔财产?
陈伟君:这要从我的个人经历讲起。我在广东中山出生,年纪很小的时候就去了香港。我和我的先生陈树中——也就是陈济棠先生的第六个儿子,很早就认识并结婚了。
我和我先生第一次回广州是在 1989 年,当时我们就是想回乡,回来看看祖国内地的发展。那一次,我们去了位于广州梅花村的陈济棠公馆。当时,相关部门的有关负责人跟我们说,可以把这栋建筑交还给我们。我们夫妻俩没有要这栋建筑,我们认为这个文物留给国家的意义远大于留给我们自己。这个决定也得到了我先生其他兄弟的赞同,大家一致认为,留给国家是最好的选择,因为我们相信国家会把它作为文物保护好。
20 世纪 90 年代,我先生陈树中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,我则担任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委员,我经常跟随我先生回到广州开会,对广州非常了解,也对广州有着深厚的感情。所以,这次捐赠时我也明确了大部分款项会用于广州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您什么时候决定捐赠自己的财产给国家?
陈伟君:我很年轻的时候就做了这个决定。我非常热爱我的祖国,我当时就对自己说,如果有一天我事业有成,我把我所有的财产——等我离世以后——全部捐献给国家,我希望这笔捐赠可以帮到祖国更多的人,这是我最大的心愿,也是我人生的重要目标。
早在 20 世纪 90 年代,我就在香港立下遗嘱,会把名下所有财产都捐赠给国家。当时我担心自己因为什么意外无法完成这个心愿,所以早早就立下遗嘱。这一次我能够在广州完成捐赠的有关公证,我觉得人生无憾,不枉此生。
这次是在广州处理了内地的财产捐赠。我在香港还有一部分财产,可能会留下一小部分——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这一小部分可以照顾一下家人,剩下的大部分,我还是希望捐给国家。
" 捐赠给国家,就是因为我对国家有着绝对的信心 "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能否介绍下您这笔财产将如何分配使用?为什么做这样的安排?
陈伟君:关于这笔捐赠的安排,我在遗嘱里写得非常清楚。首先是用于公益慈善,造福社会民生。如果遇到天灾、重大疾病等等,这笔捐赠可以用于救助。
其次,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有一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——黄埔军校燕塘分校旧址。20 世纪 20 年代末到 30 年代初,陈济棠曾利用这个地方建立广东军事政治学校并任校长。我指定了捐赠中的部分款项用于燕塘分校旧址的修缮、运营、展陈和宣传活动。因为这个旧址是历史遗迹,希望大家可以通过这些建筑和文物去感知历史。
还有一部分将用于搭建粤港澳大湾区青少年交流互动平台,促进大湾区内的青年交流活动。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,也是未来的栋梁。我希望可以帮助搭建大湾区青少年交流平台,大家多沟通,就会多了解,也会更亲近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听说您 12 日去广州市南国学校看了您曾捐赠的一架钢琴。
陈伟君:那是我早年在广州购入的一台雅马哈钢琴,当时市价 20 万元左右。因为我用的机会不多,我想与其自己留着,不如把它捐给更需要的人。当我今天上午在学校看到一名三年级的同学弹起那台钢琴的时候,我被打动了。看着这台钢琴在这群学生中发挥作用,我觉得比自己留着更有意义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留意到您的捐赠中有一部分是面向文物的修缮,您对这部分捐赠的执行有什么期待?
陈伟君:在文物修缮方面,我相信相关部门会进行适当的修缮与管理。我是这样想的,我对广州公证处、天河区政协等机构有着绝对的信心和信任,我也相信天河区和相关部门会对此有严格的管理与监督。正如我此前说的,我能捐赠给国家,就是因为我对国家有着绝对的信心,也完全放心。
" 我对自己非常节俭,但捐给国家我非常舍得 "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我们留意到您捐赠的财产中涉及内地的不动产和一些其他财产,可以介绍下这方面的情况吗?
陈伟君:我觉得我的捐赠和其他人相比不算多,但它们是我的毕生积累。其中一些内地的物业是我早年间买入的。因为我本身对于购置房产等物业非常感兴趣,同时我也一直看好祖国内地的发展。虽然我身在香港,但我一直相信,终有一天,内地会和香港一样经济繁荣,事实也的确如此。
也正因为这样,我对回到内地投资非常有信心。在 2003 年 " 非典 " 前后,我以向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在内地购入了一些物业,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,它们的价值也在不断攀升。
祖国越来越强大,经济发展得越来越好,这些物业都升值了,我希望它们的价值可以更高一点,这样等将来这笔款项捐赠使用的时候,它的数额就会更大,可以造福更多的人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可以谈谈您最初回到内地的第一感受吗?
陈伟君:1989 年回来的时候,我的第一感觉是,哇,我终于回到故土了,很高兴。当时我们还去看了东莞的糖厂、增城的荔枝,每到一处,我们都很兴奋。我印象最深的,就是去了中山纪念堂,当时工作人员带着我们进入中山纪念堂拍了一幅照片,我至今记忆犹新。那种回到故乡的感觉,是难以形容的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长期往返于内地与香港之间,您对内地发展最深的印象是什么?
陈伟君:我还去过内地很多地方,去过北京、山东等地。我记得早年间,从广州东站出来,除了几栋高楼大厦,周围大部分地方是农田。后来,我们因为回来开会的关系,往来频繁,看到广州飞速发展,三两下就变了样子。更不要说现在,时间过个一年半载就不一样了,简直可以用神奇来形容。
羊城晚报 · 羊城派:这次捐赠这么大数额的财产,会不会后悔?
陈伟君:我对自己非常节俭,但是捐给国家我非常舍得,希望这笔钱越多越好,这样可以帮助更多的人。有人也问过我 " 捐出去会不会心痛 ",我不会!我觉得捐给国家,这笔钱能发挥更大的作用,这样才更有意义。
( 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羊城派 pai.ycwb.com )
来源 | 羊城晚报羊城派
责编 | 梁泽铭
校对 | 桂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