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前,五家A股上市险企国寿、平安、太保、人保和新华均已发布了2022年财报。数据显示,五大险企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额1746.93亿元,日均“进账”约4.79亿元,虽然规模不小,但同比来看,减少了近两成,且净利润负增长的公司由2021年的1家增加至4家。
不同于多家财险公司去年“已走出转型调整期”迎来盈利大年,五大上市险企旗下寿险板块整体表现依旧疲弱,2022年净利润规模和新业务价值普遍负增长,代理人规模持续探底,比2021年末合计减少约83.35万人。
(资料图)
不过,在业内看来,多家寿险公司改革已完成“深蹲”,在结构性指标上已初显成效。随着经济活动复苏、人力结构优化及大健康、大养老生态布局加码,寿险公司在今年有望回归高质量增长,长期而言,看好业务发展前景。
归母净利润总额1746.93亿元、日均“进账”约4.79亿元,这是A股五大上市险企交出的2022年成绩单。不过在这背后,转型期的阵痛仍在持续。
同比来看,五大险企2022年归母净利润总额比2021年减少了近两成,4家险企净利润同比下降,而2021年时仅1家。其中,国寿、新华、太保在2022年净利润增速由正转负,其中前两家同比降幅超过三成,分别为-36.8%、-34.3%。平安虽然归母净利润居首,达837.74亿元,但亦经历两年连续下滑。2022年唯一保持正增长的是人保,净利润同比增12.8%至244.06亿元。
对于净利润下滑,多家险企表示与资本市场波动、投资收益减少等因素有关。例如新华保险在财报中解释称,在上年同期高基数情况下,2022年受资本市场影响,投资收益减少导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变动较大;国寿董事长白涛在业绩会上表示,2022年是较难的一年,行业保费增长速度、行业新单价值率、投资收益率等均处在较低水平。2022年是两端承压,这种情况在历史上是罕见的。
值得关注的是,若按业务板块来拆分,多家上市险企的财险板块去年“已走出转型调整期”,普遍迎来盈利大年,这与车险综改后遗症愈合、疫情防控导至出行减少有关,而寿险业务仍处在转型深水区,整体表现乏力。
财报显示,上市系寿险板块,2021年时,有3家(国寿、太保、新华)的净利润还是小幅正增长,2022年则全部转负,且降幅均超过10%。
寿险公司业绩中还有一个重要指标,即新业务价值,其决定了寿险公司的成长性,但近年各家新业务价值普遍出现下滑。
2022年,5家寿险公司新业务价值仍在缩减。从绝对值看,国寿以360.04亿元的新业务价值继续居首,但2022年该指标同比下降19.6%;规模第二的平安寿险及健康险新业务价值为288.2亿元,同比降幅24%;降幅最高的是新华保险,同比下降59.5%。事实上,2021年时5家新业务价值同比均为负增长,当年降幅最高的是人保寿险,同比下降40.56%。
新业务价值下滑与寿险公司个险渠道的低迷分不开,尽管近年银保渠道贡献值上升,不过个险的主渠道地位仍然稳固。以平安为例,平安寿险及健康险的代理人渠道新业务价值贡献比仍近80%。
新业务价值普降,与人口红利削减、客户需求生变和科技手段革新有关,寿险传统的“人海战术”经营模式属实难以为继,多家险企此前也明确表态“改革没有回头路”。运行了30年的保险代理人制度,在改革期遇上疫情等不可抗力的客观因素,加重了行业转型的阵痛。
反映到人员规模上,寿险行业代理人数量近两年持续探底。据银保监会公布的保险公司销售从业人员执业登记情况,截至2022年上半年末,保险代理人降至570.7万人,较2021年底减少69万人,较2019年底减少390万人。另据『A智慧保』统计,2022年5家上市系寿险公司2022年个险代理人数量较上一年末累计减少约83.35万人。
从单年度看,新华保险、人保寿险、太保寿险的营销员人数2022年都近乎折半。其中,新华保险2022年末个险销售人力为19.7万人,比2021年末减少了19.2万人,同比降幅49.35%;人保寿险大个险营销员人数同比减少8.85万人,降幅为47.6%;太保寿险2022年月均保险营销员的数量也减少了46.9%。
如果将时间线拉长,从近两年(2021、2022年)人力规模累计降幅看,5家寿险公司人力降幅均超过一半。其中人保寿险降幅最大,达76.4%。其大个险营销员人数在2020年末还有41.43万人,至2022年已不足10万人,仅余9.74万人。
人保寿险总裁肖建友在业绩会上表示,2022年因市场需求变化和疫情等,线下增员、培训、管理及签单都受到影响,个险队伍稳定性受到挑战。今年会更强调重视客户经营,以客户经营水平提升来提高个险经营实力。
截至2022年末,平安的个人寿险销售代理人数量2022年降幅达25.8%,虽比2021年41.4%的降幅放缓,但两年累计减员57.88万人。寿险“老大哥”中国人寿的个险销售人力剩余66.8万人。
不过,与此同期,各家都在加快高质量团队建设,推动队伍专业化、职业化转型,高质量队伍产能和素质持续提升。如白涛就在业绩发布会上介绍称,2022年公司坚持有效队伍驱动业务发展,坚持稳中固量、稳中求效的队伍发展策略,着力优化队伍结构。2022年新招募人员中优增新人(也就是年龄在25-45周岁之间,且学历是大专以上人员)占比达到了19.5%,同比提升3.8个百分点。2022年三年资及以上销售人员,与2021年相比占比提升了8.7个百分点。
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12月31日,平安代理人渠道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3.4个百分点;新人队伍方面,2022年新增人力中“优+”占比同比提升14.1个百分点,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22.1%。2022年,代理人人均月收入7051元,同比增长22.5%。
新华保险党委书记、拟任董事长李全也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,在个险渠道队伍建设方面,2022年新华保险主动加快人力清虚,队伍建设向年轻化、专业化、城市化方向发展。队伍质量指标月均人均综合产能持续提升,达到3237元,同比增长18.8%。
个险渠道改革不仅限于保险代理人制度改革,布局“康养赛道”也是寿险公司的重要抓手。
有公司高层曾表示,“金融是现在时,医疗健康是未来时”。近年寿险公司加快布局“保险+康养”生态圈建设,例如仅近半年来,中国平安、人保寿险发布了各自的康养服务品牌,中国太保、泰康人寿养老社区扩容,相关动作频频。信达证券数据显示,截至2022年底,已有13家保险机构投资近60个养老社区项目,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。
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在加速。业内机构预计,“银发族”将撑起一个万亿级服务市场,当前甚至“90后”也开始关心养老,养老服务无疑是一片蓝海。而且监管也频吹暖风,例如2020年底国常会鼓励保险公司提供养老社区、老龄照护等服务。
值得一提的是,在2022年度业绩发布会上,多家险企也谈到了康养服务的下一步规划和举措。新华保险党委副书记、拟任总裁张泓表示,目前新华保险已初步形成“康养综合社区+照护医养社区+休闲旅居社区+健康管理中心”全功能康养服务体系,寿险主业与康养协同效果逐渐凸显,今年计划从市场上找寻高品质、长期可持续运营的合作方,共同开展养老社区工作,同时大力推动康养资格函签署,也会适度探索开展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方面的工作。
此外,张泓介绍,2022年新华保险累计签署的资格函2625份,对应的应交保费45.35亿元,从2020年算,累计签署的资格函近6000份,对应的保费近百亿元。
拥有综合金融优势和丰富医疗健康生态资源的中国平安,在客户交叉渗透程度上也不断提高。时隔三年,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在业绩发布会上再次表示,新一轮平安改革的战略目标就是推动“综合金融+医疗健康”战略升级,构建中国版的“管理式医疗模式”,医疗健康养老是社会未来最大的需求,平安布局这一结构可以让集团稳健发展。
中国人寿则表示将在今年加大力度推进健康养老生态工程,由总裁赵鹏亲自挂帅。赵鹏表示,希望通过一到两年时间,在20-30个中心城市形成养老服务的供给能力。中国人寿未来的发展布局,将以城市中心区域的养老公寓或机构养老为主,以机构养老、居家养老及社区养老为辅,构建“一主多辅”的大养老服务供给体系。
经历了2022年的艰难困境,对于2023年寿险行业的发展前景,险企普遍抱有信心。
中国太保称,三年困难时期行业已显著出清,2022年下半年开始公司寿险业绩逐季向好。当前国内寿险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阶段,低质量人力显著出清,中高端客户尤其高端客户需求潜力巨大,加之“资管新规”后泛理财市场格局正在改写,这是优秀公司和企业家的历史机遇。数据也显示,2022年下半年太保寿险新业务价值已恢复正增长,呈现13.5%的双位数涨幅。
中国平安联席首席执行官姚波在业绩会上称,2023年消费回暖与疫情措施放开,不利因素均逆转,公司新业务价值在今年2月和3月已实现正增长,预期全年均可正增长。
白涛也在谈到2023年行业形势时表示,行业复苏和转型都在加快进行,支撑行业价值增长的积极因素也在增加。“尤其全行业新单增长由负转正,实现两位数增长,为新业务价值增长奠定了良好基础。虽然销售队伍在减,但核心骨干、基本产能、人均产能稳定,也为行业回升奠定了基础。”